敘事者對於人物的描繪,幫助讀者完整的認識一位單純的人物,或局部的暸解一位複雜的人物;提供我們對這位人物外在的印象。
Category: 經文解析-舊約
藉著一般化的叙述,生動的向讀者呈現出故事的背景,使讀者能够深深的認識到故事的人物及情節。
敘事文體是聖經的一種文體,也就是我們說的講故事。敘事者(作者)要藉著講故事,在讀者心中產生共鳴。
敘事文體是聖經的一種文體,聖經敘事通常由全知的敘事者用第三人稱的觀點來敘述。本系列從列王記上先知以利亞和以利沙的故事, 來示範敘事文體的釋經。
神是祂的子民的引導、保護、永遠的福份。祂在祂子民身上所作的,是根據祂永遠的旨意,使祂的子民認識祂的法則,好承受祂作產業,活出祂的榮耀。
從逃城的設立可以看見神的救贖計劃:乃是表明“在基督裡”的地位。生活“在基督裡”就脫離一切的控告。
神的兒女追求的目標,不是在地上享 “福”,而是要得著基督。
人在承受應許的過程中,學到信心的功課,才能照著神的心意長久地活在應許中,享用神一切的恩典和豐富。
以色列人在行程中滿了各樣的軟弱和失敗,但仍然有神的陪伴與同行,而且得蒙神的記念,也顯明神豐富的恩典。
以色列人已經整裝待發,即將渡過約旦河,得著應許之地為業,但此時卻有兩個支派竟提出放棄去迦南地。
民數記31章記錄了“聖潔之戰”。摩押的米甸女人引誘以色列民在什亭犯罪,因此米甸人成了以色列家的仇敵。此時正是向米甸人出擊報仇的時候了。
順服神,就帶來遮蓋、保護。不肯順服神的人,他們就失去屬靈的遮蓋,成為魔鬼攻擊、吞吃的對象。
所有猶太人的節日都有著信仰的意義;從屬靈的角度來看,聖經中七個耶和華的節期串聯起來就是一本完整的福音。
進入迦南之前,神把百姓要遵行的祭祀條例,與各個節期聯繫在一起,整理成一個統一的法典賜給了摩西。在律法時代,獻祭是討神喜悅的方式。
摩西照著神的旨意服事神的百姓,帶領他們來到了摩押平原,他服事的職事已經接近尾聲。
十二個探子去窺探迦南地的時候,只有迦勒和約書亞,信心堅定,相信神的應許必能作成。
“巴蘭的計謀” 用肉體的情慾,引誘神的百姓拜偶像得罪神,以致神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使瘟疫流行在百姓中。
巴蘭誠然得著了摩押王給他的尊榮和賞賜,但他也隨著米甸諸王一同被殺身亡 (民31:8)。這是一個假先知“以敬虔為得利的門路” 的結果。
神把咒詛化為祝福。藉著巴蘭的詩歌,我們看見神是怎樣看祂的子民,神的子民怎樣過蒙福的生活。
神在天上察看,祂至大至高的能力和智慧,使仇敵所作的一切都落空。
經過了40年,神的法則沒有更改,祂仍然引導祂的子民按著信心的法則向前行。
以色列人在38年漂泊之後,又回到 “加低斯”,繼續向摩押平原走去。
人是活在死亡的污穢中,不再活在與神有交通的恩典中,所以神就給他們解除死亡污染的方法。
神指定祭司和利未人為百姓擔當罪,明明的向人宣告祂的兒子要成為人,來擔當人的罪。
不要看重行政組織上的權位,而是看重屬靈的權柄,然後接受屬靈權柄的帶領。
背叛的靈一直是神厭惡的,因為撒但就是背叛者。
所有被神揀選的人,在神的恩典中都有屬天的地位。
因此,人的熱心與行動,並不能帶來神的祝福,只能帶來人的悲哀。
以色列人在末後的一程上沒有守住信心跟隨的腳步,引來了四十年在曠野漂流的日子。
嫉妒私慾會引來撒但的激動和譭謗,說明了靈界勢力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