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我們提出缺乏安全感的領導人的種種問題,我也教過你建立安全感的七個重要點子,希望能夠真正幫助你成為一個滿有安全感的領導人,否則今天這一課將會帶給你一些挫敗感。在十七課和十八課這兩課裡,我們要幫助你做一個很重要,也是很難做到的突破。除非你能突破這一關,否則你的教會很難有倍增性的成長。當你的教會在逐漸成長中,你就會發現手邊有很多事要做,讓你忙不過來。在那個時候,你就會希望,要是身上能多長出幾雙手來該有多好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使我們在教會工作量增加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勝任事工上的要求。我要教你一個秘訣,學會之後,就會使你如同身上多長出了幾雙手一樣,可以幫助你作很多你自己一個人不可能作的事。我在上幾課裡一再的強調,獨行俠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領導人。我要教你怎樣把你的異象、你的工作、你的責任與他人一起承擔,我要教你怎樣放手,把你的權柄分享出去,有計劃地培養出一批人來分擔你的權柄、責任、和工作擔子。
聖經的教導像以往一樣,我要先讓你看見,委託任務讓別人來分擔是合乎聖經的教導,也是神的心意。或許有人會認為,耶穌曾經說過一句話:「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馬可10:45)所以我們做教會領導的,也要學耶穌這樣的服事心態。就是因為這樣,所以今天在教會裡大部分的領導人和傳道人就傾出全力的去服事、牧養、照顧弟兄姊妹。當教會越來越大,弟兄姊妹人數越來越多的時候,這些傳道人就承受不了服事工作的壓力,最後不是兼顧不了弟兄姊妹的需要而使弟兄姊妹怨聲載道,就是傳道人自己因工作量過度而崩潰了。世界著名的佈道家和慕迪神學院的創辦人慕迪說過這句話:「用十個人來作工比用一個人作十個人的工好得多」。這句話道出了分擔工作的好處。基督教管理學名作家Myron Rush說得嚴重一點,他說:「一個領導人如果不懂得委託責任給別人,他根本就不是領導人,而只是一個雇工。」
聖經裡到處都有委託和分擔責任的例子。從創始記一開始,我們就看到神創造亞當,把管理受造物的責任委託給他(參考創世記1:26; 2:15)。神是無所不能的,他不是沒有能力自己管理萬物,但是他的心意,是要人與他分擔管理萬物的責任。神不是自己沒有辦法使萬國萬族得福,但是他卻揀選了亞伯拉罕,委託亞伯拉罕負起使萬國萬族得福的責任(參考創世記12:3)。所羅門王是最有智慧的王,相信他的辦事能力一定比任何人都強、比任何人都作得好,但是他並沒有把什麼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去作。如果你好好去查考列王紀上第四章,你就知道他成功的秘訣:他把管理國家的責任都分配出去了、把責任都委託給他人去承擔。假如他因為自己作事能比別人作的好,而什麼事都自己包來作,最了不起可能會把以色列國管理得很好,但是最後自己卻會累死。但是因為他懂得把權柄和責任都分出去,結果聖經告訴我們:「所羅門統管諸國、從大河到非利士地、直到埃及的邊界。」(列王紀上4:21)「所羅門管理大河西邊的諸王、以及從提弗薩直到迦薩的全地,四境盡都平安。」(4:24)在所羅門王在位期間,國家的疆土擴展到幾乎當時的全世界。我們要教會有倍增性的擴展,就要學習所羅門王委託責任的智慧。尼希米在修建耶路撒冷城牆的時候,他雖然親自到現場察看城牆破壞的情況,但是他並沒有自己承擔修建的工作。他把修建城牆的異象向以色列群眾傳遞,然後激勵他們,對他們說:「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淩辱。」他說「我們」,表示他也在內,他把群眾組織起來,委託他們起來一起建造。尼希米記第三章記載所有的民眾都參與,不管是平民、祭司、貴胄、官長,都參與修建的工作,怪不得能在短短52天內完成這麼艱巨的工程。
耶穌在委託任務的事上更是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他並不像上面所說的,就只會自己服事人而已,他是把服事人的責任分配出去。路加福音6:13告訴我們,耶穌從他的眾多門徒中間,挑選了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然後耶穌就開始訓練他們,到第九章,耶穌就把權柄分給他們,委託他們出去傳福音。到第十章,我們就看到耶穌把出去傳福音的責任委託給更多人。雖然這些人都是一些很平凡的人,甚至是一些很多缺點、很多軟弱的人,但是耶穌卻放手將責任委託給他們。結果讓我們看到,這些人在耶穌離開之後,不出兩年的時間,就使教會有了倍增性的成長,甚至戲劇性地影響了當時的整個社會,使徒行傳17:6形容他們「攪亂天下」,英文聖經翻譯作:「使全世界天翻地覆。」為什麼會有這種成長率和威力呢?因為耶穌當時做對了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權柄分給這些人,委託他們去分擔傳福音的責任。所羅門王和耶穌都懂得一個今天教會領導人常常忘記、或是不敢作的事—就是委託責任。他們都知道這是神的心意。詩人在詩篇8:4-8這樣宣告說:「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甚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甚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或作 神〕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
是的,神親自委託人與他分擔管理的任務。委託任務是神的心意。我們要敢於作這個決定。
領袖必須有所改變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習慣,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我們必須敢於改變我們壞的工作習慣,否則就無法成為一個有效的領導。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改變我們的心態,有時候我們的工作態度、方法、想法並不正確,而必須有所改變。當教會裡「服事」的人決定要改變成為一個「領袖」時,這是個重要的抉擇,這是在服事的道路上作出了一個革命性的決定。他們不再僅僅以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來評價自己。從此以後,他們的價值完全倍增,他們的成就不再受自己所能作的事所限制,而完全取決於他們能夠動員別人去一起完成的事。這就是所謂的「葉忒羅原則」。葉忒羅是摩西的岳父,請看出埃及記18:17-27。從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對摩西的忠告,我們要學習一個領導必須有所改變,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作個有效的領導,才能使教會有倍增性的成長。經文的背景是當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到曠野的時候,摩西整天從早到晚忠心服事百姓,為百姓處理他們之間的糾紛,忙得不可開交。他的岳父看到這種情況,就對他說:「你這作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摩西怎麼反應呢?聖經說:「於是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18:24) 換句話說,摩西承認自己的錯,願意有所改變,要接納岳父的建議。這是邁向成為有效的領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從這段經文裡,我們觀察到摩西作了七個重要的改變,從一個服事者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高效率的領導者。
1.他經常禱告(v.19)「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要給你出個主意,願神與你同在;你要代替人民到神面前,將案件奏告神。」 葉忒羅要摩西做百姓的代表,到神面前請示神的指引,也就是說,他要摩西經常向神禱告。要作一個有效的領導,就必須有好的禱告生活。從神領受他的話語和他的旨意。
2.他委身於溝通神的話語(第20a節)「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向神禱告、與神有美好的交通,明白神的話語、就要與百姓好好的溝通。不怕囉唆重複,把神的話語,清清楚楚的告訴他們,重複的教導他們,讓他們知道聖經的原則,聖經的教導,瞭解神的心意。就像我在課程中常常向你解釋聖經中對某某課題的原則和教導,重複的交待清楚。這樣才能確定團隊所作的不是用人的想法和方法,而是根據神的真理。
3.他向人傳遞異象(第20b節)「…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摩西與神交通,領受了神的啟示,就要把所領受的分享給百姓。透過靈修、讀經、禱告,神讓領導知道他的心意。領導就要清楚傳遞他的異象、他要走的方向,也就是神要他們走的方向。領導也要讓會眾清楚瞭解他對他們的期望。溝通越清楚,方向就越清楚,團隊的效率也就越高。
4.他制定工作計畫(第20c節)「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做的事。」我要你注意的是這最後四個字:「當做的事」。摩西不但要傳遞異象,把神的話語、神的心意向百姓解釋清楚,他還要有智慧,對百姓當作的事有好的計畫安排。有些事他要繼續自己作,有些要委託給別人作。我們在第十一課、十二課已經講了怎樣制定計劃,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5.他挑選並訓練領袖(第21節)「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摩西的岳父不是叫他讓百姓自告奮勇的來做義工,而是要摩西親自挑選適當的人才,這裡特別提到工作人員或是教會同工的一些基本條件,就是要敬畏神、誠實,在財務上清白的人。換句話說,這裡所指的才能,是指人的屬靈品格。我們在課程的開始就說過,不管有多好的才幹,如果沒有好的屬靈品格,是不能被神使用的。還有,當我們在挑選人才時,除了考慮這個人的才幹之外,也要注意他的意志強不強。所謂的意志就是指他有沒有主動力,有沒有自信心,肯不肯冒險。因為具備這些條件的人才是有潛力做領導人選。挑選之後要加以訓練,然後委託他們管理的責任。
6.他按照各人的恩賜,為他們安排服事的領域。(22a,c節)「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 摩西的岳父告訴他要放棄控制,不要樣樣事都自己做,對別人要有信心,要放鬆自己的控制,把事情分派給別人去做。有時候我們工作太忙沒有想到要去訓練人,覺得自己的工作都忙不完了,哪有時間再去訓練人呢?但是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當我們把一個人訓練成功之後,他可以為我們分擔很多工作事工,讓團隊能完成更多的事。摩西要瞭解這些人的背景、知道他們的才幹和恩賜,才能按照他們的才幹大小等次分配職責。領導要熟悉每個會眾的背景,才幹,能力,才能按照各人的恩賜去安排工作的責任。
7.他只做那些別人無法代理的工作(22b節)「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裡。」摩西要有智慧作決定,什麼是屬於大事,什麼是屬於小事;什麼是別人能作的,什麼是只有你才能作的。這樣,領導就只作一部分的工作,就是那些別人不能作的事。還有,就是決定事情的優先次序,將工作分配給屬下去做,把自己的精神集中在挑選人才,培養人才,傳遞異象和計畫策略上,這些事是領導應該做,而不能委託出去的,一個成功的領導必須要能分辨優先次序,集中精神處理自己應負責的事.這樣,領導就不容易因為工作負荷超量而撐不住了。那麼,摩西接納了岳父給他的建議,按照他的方法去作,實踐了這七項重要的改變,後果怎麼樣呢?18:22-23說:「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這些改變,對摩西和百姓都有好處,兩方面都受益。這就是所謂的雙贏。好,我們來做個結論。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四個重要的功課:
從服事者轉為領導者
A.兩種嚴重的症狀
1. 超人的症狀:超人是西方漫畫家幻想出來、有非凡能力的外星人,有點像我們中國武俠小說那些武功高強的英雄人物一樣,他們有超人的體力,超人的速度,一個人可以打退一百個壞人,拯救成千成萬的人民。很多教會領袖就有這種症狀,想像自己是超人。這種人可能是自我意識太強的人,認為事情只有自己來做才能作得好,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他渴望得到那種大家都依賴他、都需要他的感覺。這種領袖不願意放手讓別人從自己手中拿去任何權柄和責任。
2.球場的症狀:這是什麼意思呢?任何的球賽,不管是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賽,球場裡一定有兩種人,一種是球賽中的球員,一種是看球賽的觀眾。這兩種人的症狀又是什麼呢?球賽中的球員極需要休息,卻不得休息;看球賽的觀眾極需要起來運動,卻不起來運動。這正是今天教會的寫照。少數人在教會裡拚命服事,累得頭昏眼花卻沒有辦法休息;而大部分的會眾極需要參與服事,卻無從參與。這兩種症狀都是教會的領導或是傳道人所造成的,因為他們盡全力地去服事,牧養,照顧會眾,使會眾什麼都不用作,就如球場中的觀眾一樣,舒服的坐著,欣賞球員滿身大汗的賣力表演。
B.基督教的歷史—從領導者轉為服事者
上面我們講過,耶穌的那些門徒經過訓練之後,在短短兩年多,個個都成為獨當一面的教會領導,到處傳福音,建立教會,信徒人數倍增。使徒行傳17:6形容他們在社會上有擾亂天下的影響力。在往後兩個世紀內,基督教傳遍了整個中東、非洲和歐洲。直到主後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宣佈基督教為國教,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是基督教的全面勝利,其實卻是教會失敗的開始。當時政府下令,全國上下都要作基督徒,既然全國都是基督徒,所以就不需要傳福音了。慢慢的,教會就變成一棟冰冷的彩色玻璃和水泥的建築物,基督教就變成一種制度,一個習俗,一個沒有實在生命的宗教儀式。到了中世紀,教會演變成兩極化,少數人是職業的「神職人員」,大部分的人民是所謂的「俗人」。「神職人員」(clergy)的拉丁字根是從「教會」這個字演變出來的,而「俗人」(laity,即今天所謂的平信徒) 的字根是「白痴」或是「傻瓜」。因為聖經是用拉丁文寫的,只有神職人員手上才有聖經,也只有他們才看得懂,才會明白和解釋聖經,他們代表教會;而老百姓都是俗人,都是白痴,傻瓜。所以在教會裡只有兩種人,一小部分是神職人員,好的呢,忠心服事人民,壞的呢, 則魚肉人民,而老百姓都是白痴,一點參與都沒有。一直到今天,這個錯誤的習俗還是沒有完全的消除。這種兩極化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的影響了現代的基督徒,把教會的成員分成聖職人員和平信徒的習俗仍然存在。怪不得很多教會都不會成長,因為只有一、兩個人在拚命作,其他人都在旁觀。其實這並不是聖經的教導。彼得前書二章說我們信徒都是聖潔的祭司(v. 5),君尊的祭司(v.9),換句話說,每個信徒都是聖職人員,不但要參與服事,還要接受裝備,接受訓練,成為領導,教會才能有倍增性的成長。
C.服事者和領導者的區別
服事者和領導者之間是有差別的。從上面所談到的,我們可以說,每個領導者都必須是個服事者,但並不是每個服事者都是領導者。以下是他們之間的差異。
服事者 | 領袖 |
1. 服事人。 | 1. 服事人。 |
2. 直接滿足他人的需求。 | 2. 授權他人去滿足別人的需求。 |
3. 從完成工作中得到滿足。 | 3. 滿足感來自授權他人去完成工作 |
4. 防守以求生存。 | 4. 主動出擊以進步。 |
5. 狀況發生後,才作出回應。 | 5. 創造引導別人的機會。 |
6. 專注於即時的需要。 | 6. 專注於長遠的異象。 |
7. 牧養他人。 | 7. 裝備他人。 |
弟兄姊妹,瞭解了這些差別,你是否願意從服事者的角色轉變成為領導者?請千萬不要誤會,這並不是要你停止服事教會裡的弟兄姊妹,高高在上專門發號施令,而是要你委託他人來跟你一起分工服事。你可以參考尼希米記第五章,尼希米並沒有停止服事百姓中那些窮苦的貧民,他懂得動員群眾起來一起參與服事,達到事半功倍的果效。這是教會領導必須學會的重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