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有声灵修

活水 三月二十七日

 

  “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著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5:7

 

  世上有许多事的演变,是不合乎理想的。按理来说,此事应当很顺利的发展,我这样行就要得到某种结果,然而有时适得其反,不合我们所理想的;因此在我们的事业上就遭遇了失败,我们的心也受了很重的打击。有时事情在我们看来非失败不可,我们的心已经绝望了,然而事情又忽然好转,一切都在绝望的时候又有了希望,许多事是我们所揣测不透的。

 

  但神作事不像人,从来是按照祂的计画而成功,因为祂有权柄能力,管理宇宙万有,所以祂说有就有,命立就立。既然我们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事,所以我们行事为人就不凭自己的智慧聪明,也不看周围的环境如何变迁,专一仰望神的大能,求神引导所行的路程,把一切的事都倚靠、交托神。

 

  我们要更进一步的凭信心不凭眼见,事情成功是我们的胜利,事情失败也是我们的益处,事情或成功或失败都是神为我们所安排的,我们的心就靠神不动摇,世事无论如何变迁,我们透过一切,总信神没有一点转动的影儿,凡事凭信心不凭眼见。

 

  眼见是与理智相连合,信心是与神的大能相连合。

 

  “亚伯拉罕所信的,是那叫死人复活使无变为有的神,他在主面前作我们世人的父…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就得以作多国的父。”(罗4:17-18


  活水(二)三月二十七日     

 

       我们都是生来瞎眼的人,看不到光明,在黑暗中摸索,不是没有光,是因为眼睛看不见光,所以就变成在黑暗中的人了。幸亏有主耶稣找到了我们,开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看见了大光,使我们这些坐在死荫中的人有光照耀。我们不是得着灯光,不是得着日光,乃是得着生命的光,有光照进我们的生命中,生命中有了光,我们就成了光明之子,不再是瞎眼的人,不再是坐在死荫里的人。

 

       我们虽然知道了基督的荣美,因为肉体的蒙蔽,眼睛仍是近视,只看见地上的财富,而看不见主的丰富,和神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基业,而不定睛在主的身上,不像诗人所说的:坐在天上的主阿,我向你举目。看哪,仆人的眼睛怎样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样望主母的手,我们的眼睛也照样望耶和华我们的神。(123:1-2)

 

       眼睛是给我们领路的,没有眼睛的人看不见路,只想摸索出一条路来,摸来摸去总是碰壁,有时就掉在坑里。眼睛若能看见,就可以看清道路,我们走在道路上是因眼睛先看见了路,脚就走在其上。世上的路有千条,眼睛盯着世界,就走世界的路,定睛望着主,就走主的路。

 

       眼睛不但给我们领路,也能透露我们心中的意念。我们向外看,人也能借着我们的眼睛看见我们心中的事。当我们喜乐的时候,就有笑的眼睛;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就有凶恶的眼;当我们怜恤的时候,就有慈爱的眼。眼睛可以传神(精神)把自己心中的事告诉人。当我们仰望神的时候,就感动了神的心。女子夺了王的心,就是因为她那双美丽可爱的眼睛。

 

       王说: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的眼在帕子内好像鸽子眼。(4:1) 鸽子眼极美丽而又慈善,不像鹰的眼,满了残忍凶杀,所以圣经说它是不洁净的动物。鸽子是洁净的动物。我们信徒的眼当像鸽子眼一样单纯柔和。我们主自己的眼睛也是像鸽子。女子说:我的良人,白而且红,超乎万人之上。……祂的眼如溪水旁的鸽子眼,用奶洗净,安得合式。(5:10,12) 虽然当祂察看事物的时候,眼目如同火焰,能看穿一切隐藏的罪恶,但祂向祂所爱的人却是善良如鸽子。

 

       各样的美德能使信徒的眼睛美丽可爱。各样的罪恶能使眼睛昏花又近视,只看近处的,而看不见永远的。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又买眼药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见。(3:17-18)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活水()  三月二十七日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在世上都自己承认是寄居的,虽然神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他们,他们也没为自己的产业努力经营。雅各说他在寄居的日子里,又少又苦,不像他家谱中洪水以前的列祖,都活了八、九百岁,也不像洪水以后,他家谱中的列祖,也活到几百岁,他才活到一百三十岁,眼也看不见了,就觉著自己不行了。以色列人是亚当的正统子孙。有家谱记载。

       

  自从亚当犯了罪有了死,人都成了寄居的。到摩西的时候,人一生的年龄是七十岁到八十岁,还有许多人不满七、八十岁的年龄,人在世上寄居的年岁更短暂了。

 

       可是我们常忘记在地上是寄居的,是客旅。忘记地不是我们长久的家乡。我们的家在天上。所以信徒在地上东抓西抓,南跑北奔,为自己积富,再积富,在地上成了大富户,忘记了主耶稣对财主是怎样说的,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12:20)  彼得说: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彼前(2:11)

 

       神所拣选的人,不属于世界,因此、世界也不属于我们。世界虽然是神所造的,暂时落在撒但的手中,成了必须毁灭的东西,神另给我们预备了新家乡、新世界,所以我们在地上更是作客旅作寄居的了。连那些未信主的人也明白这道理,所以古时帝王、贵族、富户都为自己预备阴宅,他们知道死了以后是永远的,但他们不知道上天的门和路。为何神的儿子们也忘记了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呢?无怪主对门徒说:今世之子在.世事之上,较比光明之子更加聪明。我又告诉你们要借着那不义的钱财,结交朋友;到了钱财无用的时候,他们可以接你们到永存的帐幕里去。(16:8-9)


喜乐的心 三月二十七日 

  

  故此神就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叫他们信从虚谎。”(帖后2:11这个世界是不实在的。排斥真理的结果往往造成一种虚谎的气氛使置身其中的人受到蒙蔽到后来甚至坚信自己是对的。蓄意的说谎者不能忍受被人家质问但盲目的人则不在乎因为对他们而言谎言已变成真理。

 

  相信谎言是很可怕的事情。相信别人的谎言已经够糟了相信自己的谎言则更无药可救。感谢神借着圣灵的光照能很快地驱走这类的黑暗。只要我们保有“爱真理的心”(10节)我们就是靠此得救就不必惧怕虚谎。最大的错误乃是逃避神的光关闭心门将祂真理的本身排拒在外。


静夜亮光 三月二十七日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牠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马太福音15:27        这位妇人想到基督的伟大时,虽在愁苦中也得了安慰。当主说到给儿女的饼时,她随着思考:“因为祢是恩典之桌的主人,我也知道祢是一位慷慨的主人,在祢的桌上必有丰富的食物。孩子们在享用丰盛的食物时必会有碎屑丢下喂狗,并不会因为狗吃到碎屑而导致孩子吃不饱。”她想到耶稣的丰盛赐予,而她所需要的相形之下只不过是一些碎屑而已。请记住,她要求的是赶出附在她女儿身上的鬼。对她而言是一件极大的事,但是她对基督的尊崇是如此高,因此她认为:“对基督,那不算什么,只要祂给我一点碎渣儿就够了。”常沈缅于你的罪会驱使你陷入绝望中,思想基督之伟大却能领你入平安的避风港。我的罪虽众多,但是耶稣仅以吹灰之力就可将它们全部除去。罪的重压使我犹如被踩在巨人脚下将被压碎的虫。因为祂已经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罪的咒诅(参阅彼前2:24),凡祂而言,给我们完全的赦免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对我而言,获得赦免是无限祝福。这位妇人大大张开她属灵的口,期望从耶稣接受大恩,而祂也以大爱充满她。她的事蹟是蒙福的信心榜样。倘若我们希望像她这般得胜,就必须仿效她的战术。


 

荒漠甘泉乐侣  三月二十七日 渴慕家乡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提后4:7世界原是一个极大的战场,其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战争。人们都是战士:有的为功名争战,有的为金钱争战,有的为生计争战,有的为美色争战,有的为主义争战,有的为幸福争战……

 

  保罗也是战士之一,他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为什么他说他的战争是美好的呢?

 

  第一,保罗的战争不是为自己。人们的战争无非为个人或团体的私利,但是他的战争是为著天地之主的荣耀,为着人们的灵魂。他争战的动机和目的,何其‘美好!’

 

  第二,保罗的战争是绝对胜利的战争。人们交战,胜负殊难逆料,可是他有绝对胜利的把握。因为他争战,不是凭自己的力量,乃是凭基督的得胜。凭自己必失败,凭基督稳得胜。他争战的成绩,何其‘美好!’

 

  第三,战争过后,神要赐他应得的奖赏--公义的冠冕、荣耀的宝座,掌权的铁杖。

 

  人们在战争过后所得的战利品或酬劳,都是暂时的,不久便归无有,而且也不能满足人们的心;惟有神的赏赐是永存的,也能满足人们的心。保罗争战的结果何其‘美好!’--醒

 

渴慕家乡

The Sands of Time Are Sinking

 

时光漏沙将流尽,天堂破晓临近,

我久渴望的黎明,美丽明媚早晨,

夜半虽黑暗沉沉,很快春阳东升,

在以马内利乐境,满荣耀光明。

 

基督耶稣是泉源,爱井深而水甜,

此泉在世已预尝,天上更深更满,

那里主慈爱丰盛,怜悯似海充盈,

在以马内利乐境,满荣耀光明。

 

主以慈悲和圣智,织造时间之网,

连那忧伤的露珠,也因主爱闪光,

感谢祂恩手引领,慈心计画前程,

在以马内利乐境,满荣耀光明。

 

 

  一般人都不愿面临死亡,所谓“好死不如恶活”。 基督徒则视死如归,走完世间的道路,经历过灵里的争战,最后进入荣美福地,与主同居以马内利乐境。

 

  这首圣诗又名“玉漏沙残”及“以马内利乐境”(In Emmanuels Land)是十九世纪女诗人古沾安在1857年所作。 原诗共有十九节,今日圣诗乃采用其中四节。

 

  古沾安(Anne Ross Cousin, 1824-1906)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医生。 她嫁给一位长老会的牧师。 这首诗是根据十七世纪,基督徒殉道者路德福的书信和临终遗言而写。

 

  路德福(Samuel Rutherford, 1600-1661),苏格兰人,是一位博学的神学教授和牧师,他坚守所信的道。 1630年时,他因与当时的国教不能相容,在最高权力法庭受审,被解职放逐,他的著作也被焚毁。 路德福被禁讲道后,就以书信勉励其教友和友人,一共写了二百二十多封劝勉的书信,其中一信有句:“玉漏沙尽,应即把握时间,及时寻求你的主。”,即本诗第一节的主题。

 

  八年后,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执政,独立教会获宗教自由。 路德福继续领导反英国国教的运动。1660年,英国王政复辟后,国会以叛国罪传讯路德福,但此时他已病重垂危,无法应讯。 临终时,他说:“我即将去很少君王和显要们能去的地方,愿荣耀归与我的创造主与救赎主。荣耀在以马内利之地明亮照耀。”古沾安就将“在以马内利乐境,满荣耀光明。”作为每节诗的末句。

 

  这首诗的曲调是一位法国的音乐家杜罕(Chretien DUrhan, 1790-1845)所谱。他的曲调完全配合诗的涵意,前三行庄严肃穆,末句则以喜乐的音符来表达“在以马内利乐境,满有荣耀与光明。”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