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 三月二十九日
明白神的旨意不是每一位信徒都能得著的。必是與主密切相交的人,必是向世界死去的人,必是制止肉體活動的人。
世界是神、人中間最大的障礙,若是向世界死去,世界也就從我們心中出去,神的旨意就顯明在我們心中。
肉體也是與神敵對的,它裡面是沒有良善的;肉體的力量太大,就要蒙蔽我們的心,使我們不知道神的旨意。若是肉體停止活動,神就在我們心中工作。人所能明白的事原顯明在人的心中,只要清心,便可以得著。
神將要毀滅所多瑪的時候,神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羅得住在所多瑪,雖然在毀滅的時候,從火中被搶出來,但神並不預先啟示他。他們二人代表兩等信徒:亞伯拉罕是住在山上的信徒,與神有密切的交通,所以神的旨意向他顯明;羅得是住在大城的信徒,心被世界所佔有,神的旨意沒法向他顯明。其實亞伯拉罕的產業並不少於羅得的,名譽也不小於羅得的,但這些並不能佔據他的心,他與神相交如朋友,所以神樂意把自己的事對朋友說。我們願意明白神的旨意,也必須到這地步。
每一位屬神的人都當明白神的旨意,清楚自己所當行的事。我們不明白,不是神不要我們明白,神巴不得我們明白祂的旨意,衹是我們的心被蒙蔽了。
「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神為敵麼?所以凡『想』要與世俗為友的,就是與神為敵了。」(雅4:4)「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心懷二意的人哪!要清潔你們的心。」(雅4:8)
活水(二)三月二十九日
使徒彼得以前是打魚的,他雖然以捕漁謀生,他的心卻不在魚業上,他沒有學問,他不是文士,也不是法利賽人,但他是等侯彌賽亞的。主耶穌看見他和他的弟兄安得烈在海裡撒網,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舍了網,跟從了祂。」(太4:19-20)
彼得是勞動人民的裝束,當主耶穌被抓去的時候,他也進入大祭司的院內,他混在僕人和差役當中烤火,因為彼得不是穿著法利賽人文士的衣服,是穿著普通人的衣服,所以能雜在僕人與差役當中一同坐著烤火。主耶穌是窮人,彼得也不富有。在主耶穌復活以後,聖靈降臨,信主的人很多,數以萬計。那時教會建立,有好多人奉獻了自己的財產,彼得是大使徒,管理全教會的事務,他和約翰按時進殿裡去禱告。有一個生來是瘸腿的人,坐在殿門口求周濟,他見彼得和約翰進殿,就向他們求周濟,彼得說:“金銀我都沒有,只把我所有的給你。”(徒3:1-16) 此時教會那麼富有,但彼得卻金銀都沒有,他是如此廉潔,沒有改變窮人的身份。
但主耶穌在大祭司院中受審的時候,我們能看出大祭司的生活,他們穿著祭司的禮服,家中有僕人,有使女,有差役,他的錢是從那裡來的呢?當然是民眾奉獻的十分之一,其中有財主的奉獻,也有寡婦的兩個小錢,他們隨意用庫中的錢。
但彼得卻不是如此,不但彼得像勞苦的窮人。大有學問的保羅,本來是法利賽人。到了為主作工傳道的時候,也和彼得一樣,過艱苦貧窮的生活,雖然他能得信徒的供給,他卻放棄了他合理的權利,甘心受貧窮,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一邊作神的工,一邊自己織帳棚維持生活,為要效法基督,給後人作榜樣。
彼得保羅給後來的傳道人作了榜樣,也給群牧作了榜樣,他們自己這樣作,也勸和他一同作牧者的也給群羊作榜樣。彼得說:「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彼前5:1-4)
活水(三) 三月二十九日
從前撒拉的使女夏甲,因從亞伯拉罕懷了孕,就心中驕傲,小看她的主母,以為她的兒子可以承受亞伯拉罕的福,和他的一切產業。後來撒拉苦待她,她就逃到庇耳拉海萊的井邊,耶和華的使者在曠野書珥的路上遇見她,對她說安慰的話,說:「你如今懷孕要生一個兒子,可以給他起名叫以實瑪利,因為耶和華聽見了你的苦情。」(創16:11)
等到神,應許撒拉生了一個兒子,夏甲的兒子以實瑪利在亞伯拉罕為以撒斷奶時所設豐盛的筵席而戲笑。撒拉叫亞伯拉罕把使女和她的兒子趕出去,因為使女的兒子不可與她的兒子一同承受產業。因為撒拉的話是出於神的應許,亞伯拉罕就聽從,把使女和她兒子趕出去了。夏甲第一次是自己逃跑又回到撒拉的身邊,第二次是被趕出去。水用盡了,夏甲就和孩子放聲大哭,在絕望之中,神聽童子的聲音,神的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又對夏甲說安慰的話,而且使夏甲眼睛明亮,他就看見一口水井,把皮袋裝滿了水。因為夏甲雖然不好,仍是信神的人,所以神也不丟棄她,以實瑪利成了阿拉伯人的始祖。(創21:8-21)
凡是信神的人到了窮途末路痛苦的時候,神都要找著他們安慰他們,因為神是慈愛的。有時人雖然因自己的罪過而遭受了許多痛苦,當他痛苦絕望的時候,神仍要找著他,給他以當得的安慰。到主耶穌來了更是如此,祂尋找失喪的人。有一次主耶穌特為過海到了格拉森去拯救一位很痛苦、被眾鬼附著的兩個人,他們極其兇猛,其中的一個更為痛苦。他們住在墳墓裏和山中,用石頭砍自己,主救了他們。(太8:28-34,可5:1-15)有許多人都是在他極痛苦的時候被神找著了,有的因生病、有的因窮困、有的因心中痛苦。祂找到了各式各樣可憐困苦的人。
主耶穌復活以後,首先找著抹大拉的馬利亞,因為她一人站在墳墓外面哭,所以主先安慰她,主的心充滿了慈愛。
「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5:32)
喜樂的心 三月二十九日
「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裡,並且忍耐著結實。」(路8:15)讀到這裡,可能會有一個疑問產生:你如何能調和神對人的要求 — 「誠實善良的心」,及另一節聖經所呈現的事實 —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呢?這個撒種的比喻,重點不在那個領受神道的人在神眼中是否完全誠實,而在他對神是否心存誠實。不管他心裡的意念如何詭詐,他已預備好赤露敞開地帶著它來到神面前。即使天性詭詐的人,仍可能誠心歸向神。
這就是神希望在人身上尋找的,也是「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祂心存誠實的人」這句應許的含意。罪人得救的根本條件,不在他的信,而在他向神心存誠實。神不要求他甚麼,然而一旦他以這樣的態度來就近神,這一小片誠實的心,儘管為許多詭詐所包圍,仍能使種子生根,並結出果實。
靜夜亮光 三月二十九日
「我呼叫祂,祂卻不回答。」(雅歌5:6)
禱告有時需要等待,如同請願者在大門外等候直至國王前來垂允。我們的主有時以長久的延宕來試驗人是否有大信心。祂允許祂僕人的呼求聲在耳中迴響,如同從黃銅天空傳來的回音。他們在黃金門上敲叩,但是大門沒有動靜,似乎是鉸鏈鏽住了。他們像耶利米一樣呼求:「禰以黑雲遮蔽自己,以至禱告不得透入。」(哀3:44)。真正的聖徒對未蒙應允的禱告耐心等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禱告不夠熱切或因為禱告不被接受,這個耽延是祂的心意,因為祂有主權,祂也按照自己的心意賜予。倘若操練我們的耐心會令祂喜悅,祂會按自己的心意讓我們去操練。乞丐對於時間,地點或答覆的形式是無可選擇的。我們也必須注意不要以為回答的耽延是不蒙垂聽。我必不能讓撒但就尚未蒙應允之禱告來動搖我們對真理之上帝的信心。未蒙應允的禱告並不是未蒙垂聽。在天國的法庭中有一登錄薄,每一禱告皆被記錄下來。主有一瓶子,其中裝載了為上帝的事而憂傷的寶貴眼淚,也有一冊子其中記數了你神聖的歎息(參詩56:8)。只要再稍作等待,你將得到答覆。祂的時間是最佳時間。祂將應允你所求,祂將脫去你長久等待的麻衣和塵土,給你穿上渴望已久的朱紅細麻衣。
荒漠甘泉 樂侶 三月二十六日 野地的花
「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太6:28)
古時有一個修道士,種了一棵橄欖樹。他禱告說:『神阿,它需要水分,好叫它柔嫩的根得吸收而長髮。求你降下滋潤的甘霖。』神就降雨下來。他又禱告說:『神阿,我的樹需要日光,我求禰給它日光。』於是雲散雨止,神就給它日光。他再禱告說:『神阿,現在它需要霜來堅固它的組織。』看哪,那株幼小植物上果然罩上了一層薄霜。但是到了傍晚,它死了。
於是他就去見另一個修道士,告訴他自己奇異的經歷。那修道士回答說:『我也種了一棵小樹。看哪!現在長了多麼茂盛。我沒有為我的樹操一點心,只把它交給它的神。造祂的神知道它的需要遠勝過像我這樣無知的人。所以我並不向神提出條件、建議、方法。我禱告說:「神阿,你把它所需要的給它,無論是風、是雨、是霜、是雪、是日光、是甚麼……你既造它,你一定知道它,也一定會供給它。」』--選
野地的花 Flowers of the Field
野地的花,穿著美麗的衣裳,
天空的鳥兒,從來不為生活忙;
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
祂更愛世上人,為他們預備永生的路。
一切需要,天父已經都知道,
若心中煩惱,讓祂為你除掉;
慈愛的天父,天天都看顧,
祂是全能的主,信靠祂的人真是有福.
從一首詩歌中,可以看見一個世界。 「野地的花」所呈現的,是一個安詳、溫馨、有愛的天父世界。
本詩歌是依據馬太福音6:26-32「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麼。…… 何必為衣裳憂慮呢.你想野地裡的百合花,怎麼長起來,它也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極榮華的時候,他所穿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野地裡的草,今天還在,明天就丟在爐裡,神還給它這樣的妝飾,何況你們呢。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 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
作者葉薇心姐妹(Linda Yeh,1951- )原藉中國福州,生於臺灣臺北。 中學時在同學帶領下,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自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即加入救世傳播協會之天韻歌聲詩班。 在神引領下,信仰由隨意而變得認真,對神的認識由形式而深入心靈;生活中點點滴滴的體驗,漸漸化成了一首首的歌詞,歷年來,其創作已逾一百五十首。
「野地的花」可說是華人教會中流傳最廣、最受喜愛的詩歌之一,從中國大陸的地下教會、到旅居海外的留學生團契,都經常聽到這首以上帝的愛撫慰人們心靈之歌。本詩歌詞饒富文學性,淺顯中帶出深刻的信仰真諦,孩童成人均容易琅琅上口,且旋律平易近人,該曲由吳文棟弟兄譜作。
七十年代,臺灣教會的詩歌大多譯自國外,相對的,臺灣的歌壇卻刮起了一陣民歌風。 校園民歌取代了當時的流行歌曲,蔚為歌壇的清流。 一日,天韻詩班赴台中演唱,團員們在街上,聽到商店裡不斷地播放民歌,一首又一首。因此有人思索「教會的詩歌,如何能走出教會的圍牆?」「聖詩可不可以更接近人群?」「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寫歌呢?」就在這樣的理念下,天韻的團員開始嘗試創作,以中國本色的曲調,配合淺顯易懂的歌詞;有時摘引聖經經文,有時嘗試福音性的詞作。不久,天韻第一張創作「野地的花」專輯推出,當時即刻受到許多的共鳴和響應,直接奠定了天韻創作的基礎。